内蒙古京远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搜 索
处方区 非处方区 医疗器械 保健食品 
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专题研究】2017年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08 【浏览次数】17793 【字体大小】  【关闭】

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医药行业进出口额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0.7%。其中,出口554亿美元,下降1.8%,进口480亿美元,增长3.8%,对外贸易顺差74亿美元,下降27.3%。若排除汇率因素影响,换算成人民币统计,2016年,医药外贸增长7.1%,出口增长4.4%,进口增长10.4%,领跑我国外贸整体水平。

2016年,受外部主要经济体需求不振、新兴市场动力不足、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因素影响,医药外贸进出口步入低速增长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小觑。同时,我们也看到医药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正在积聚,医药外贸总体发展形势依然向好。

医药行业出口分为西药、中药、医疗器械共三大类。其中,西药出口314.8亿美元,出口占比56.8%,同比微降0.05%;中药出口34.2亿美元,出口占比6.2%,同比下降9.1%;医疗器械出口205亿美元,出口占比37.0%,同比下降3.1%.


1
西药

西药

出口金额(亿美元)

同比

大宗原料药

256.1

-0.06%

西药制剂

31.9

-0.24%

生化药

26.8

0.22%

总计

314.8

-0.05


西药出口包括大宗原料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共三类,2016年大宗原料药出口品种洗牌加快,出口向规模企业集中,西药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细分子类来看:

1)大宗原料药出口256.1亿美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占西药出口的81.3%,占医药整体出口的46.2%。出口数量虽同比增长13.1%,而在内耗外压的双重打击下,价格下跌达11.6 %,量增价跌是2016年的主基调。

多年来,抗生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出口品种国外市场趋于饱和,国内产能过剩,成本不断上升,国外买方压价严重。小企业经营愈加困难,大企业规模化运作,资金、成本优势明显,大宗出口产品逐渐向规模企业集中。根据医保商会的数据统计,2016年,千万美元出口额以上的本土企业有644家,集中度同比提升15%,且本土出口百强企业的出口额达到1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

重点市场方面:

1.  2016年大宗原料药第一大市场为印度,占比超过15%,尽管印度政府对本国制药产业加大了保护力度,并且2016年以来频频出现印度对我国部分原料药产品反倾销的案件,但需求仍有增无减;

2.  美国作为大宗原料药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表现出罕见的量价齐跌走势,这与美国在药品数据完整性、杂质检测等法规上愈发严格,并加大了原料药工厂海外检查和警告力度有一定关系;

3.  日本则是我第三大大宗原料药出口市场,去年出口表现为量价齐升,一方面得益于日本大力推进仿制药政策惠及原料药进口业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日本企业相比价格更注重质量;

4.  韩国是我国原料药出口量价分化最大的国家,主要体现在医药化工中间体的出口上;

5.  位居第四到第八位的均是欧盟国家,可能受欧洲政治和经济形势不稳影响,去年我国对欧盟地区(含英国)的原料药出口均价同比呈下降趋势,但出口数量则呈增长态势。

2)西药制剂出口31.9亿美元,微降0.2%。就出口市场来看,2016年,我国西药制剂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规范市场出口额分别为4.4亿美元,2.9亿美元和0.6亿美元。其中,对美市场制剂出口增长超过40%,实现爆发性增长。

由于西药制剂出口净利润明显高于大宗原料药,前者的净利润率普遍在30%以上,而大宗原料药出口平均净利润率仅为2%-5%,因此制剂国际化是我国原料药向下游转移、优化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2016年我国制药企业西药制剂出口也在持续增长,本土规模制药企业(前100强)制剂出口同比增长12.3%,且呈现四大趋势:本土企业制剂出口表现出色;制剂出口重心由非规范市场向规范市场转移;制剂出口企业愈加关注打开销售渠道;制剂国际化带动传统医药企业向研发创新型医药企业转变。从出口额前十的公司的情况可以看到,虽然欧美日等规范市场是中国制剂出口的主要市场,但部分企业在印度、非洲、南美市场也有不错的表现。虽然中国制药企业的制剂出口额逐年提升,但是相较于印度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出口产品的规模、数量、层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

重点市场方面:

1.亚洲一直是我国西药制剂出口最重要的市场,占比55%。2016年,我西药制剂对亚洲出口12.7亿美元,同比增长4.6%,主要出口地区为韩国、印度、东盟、香港和日本。其中,对韩国和香港的出口以跨国企业和保税区转口贸易为主;对日本的出口主要由一些日资企业拉动;而对印度的出口则主要为本土企业,且以抗生素类药品为主;

2.东盟一直是我西药制剂出口的重要市场,2016年我西药制剂对东盟出口3.8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1.8%。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是我国对东盟出口前五大市场,占我国对东盟西药制剂出口总额的85.6%,我国对这几大市场的制剂出口额均在4500万美元以上。从出口增速看,我国对泰国、菲律宾和越南制剂出口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到6.7%、17%和9.4%,而对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则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同比跌幅分别达到14%、8.6%和10.7%,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和跨国企业业务下滑是主要动因。除了马来西亚外,中国本土企业对东盟市场的开拓基本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对菲律宾、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的出口以本土企业为主,无锡美锡、瑞阳制药、石药集团等都有不俗表现;

3.2016年,我国对美国西药制剂出口增长41.7%,占我国制剂出口总额的9.2%,比整体出口增速高41.5个百分点,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本土企业是对美国出口的主力军,且前四名(浙江华海药业、江苏恒瑞医药、桂林南药、石药集团)均为在美国进行仿制药注册并实现自主品牌销售的企业,出口额均在1700万美元以上,且同比增幅均超过20%。

4.相比之下,我国西药制剂对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出口出现显著下滑,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17%,主要出口市场英国、荷兰、丹麦等出现了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与阿斯利康、西安杨森、诺和诺德等外企有关,而我国本土企业对上述市场出口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以代加工业务为主。同时,我国西药制剂对澳大利亚出口下跌11%,仍以保税区转口贸易为主,主要与阿斯利康、默沙东、惠氏等跨国企业业务下滑有关,齐鲁制药等本土制药企业对澳大利亚出口增长加快,但所占比例依旧不高。

5.2016年,我国西药制剂对非洲出口4.68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2%。受非洲经济不振及支付能力下降影响,对非出口药品价格全线下跌,致使对民主刚果、埃及、南非、安哥拉等几个市场出口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特别是青蒿素药品出口下降幅度较大。相比之下,尼日利亚、马里、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几个市场在经历前两年的大幅下滑后,2016年实现了较大幅度回升,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9%、36.7%、79%和70.4%。

6.南美作为我国西药制剂企业重点关注和开发的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但自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对南美制剂出口开始出现下滑,且下跌幅度在20%以上,其中对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几个市场下滑最为严重,这主要与当地以石油作为经济支柱,油品价格下跌导致货币贬值严重,以及支付能力严重下降有关。相比之下,随着越来越多企业通过现场检查,参与当地招标,我国对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南美市场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2
中药

中药

出口金额(亿美元)

同比

提取物

19.2

-10.9%

中药材及饮片

10.2

-3.1%

保健品

2.4

-13.2%

中成药

2.2

-13.9%

总计

34.2

-9.1%


中药出口包括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保健品四类。2016年,这四类细分中药产品出口均陷入负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双降”。细分子类来看:

1)提取物出口额占整个中药类产品出口额的56.2%,其出口额同比下降10.9%,出口量同比下降14.3%,成为中药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植物精油类出口骤降是整个提取物出口“深蹲”的关键原因,大宗精油类产品如桂油、柠檬油、茴香油、薄荷油、香茅油等出口额下跌幅度均接近甚至超过50%。

重点市场方面:

1.  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香港、西班牙、德国、马来西亚、印度、法国为提取物出口前十大市场;

2.  美国的霸主地位依然稳固,2016年我国对美国提取物出口额为4.19亿美元,同比微降0.44%,出口产品主要是甜菊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类产品;

3.  韩国市场在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第十大市场上位至第三大市场,出口额由7581.3万美元上升至9764.3万美元,同比增长25.3%;

4.  此外,排名前十的市场中,西班牙、德国、法国等也保持了稳定的正增长,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大幅下滑。

2)中药材及饮片2016年出口额为10.2亿美元,降幅由去年同期的18.2%收窄为3.1%,如果排除汇率因素影响,中药材及饮片全年出口同比增长2.9%,其回暖主要原因是出口价格的增长,去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9.1%,其出口正朝着调结构、重质量的方向稳步迈进。

重点市场方面:

1. 亚洲地区仍然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市场,其出口量占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总量的85.4%。具体国别来看,香港、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新加坡、越南、意大利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前十大市场;

2. 香港虽保住了其第一大市场的宝座,但其所占份额已由2015年同期的42.5%缩减至36.0%,2016年我国对香港出口中药材及饮片5.2万吨,同比下降31.2%;出口额3.2亿美元,同比下跌5.8%;

3. 日本是第二大市场,2016年成绩斐然,我国对日本出口1.9万吨,同比增长7.0%,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2.1%。香港作为中药材及饮片转口贸易的集结地,其地位日渐式微,而日本市场的向好,为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4. 另外,传统东南亚市场表现平平,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甚至出现了严重下滑,值得关注。

3)保健品2016年出口额为2.4亿美元,同比下滑13.2%,出口数量5.7万吨,同比下降8.9%,出口价格4.3美元/公斤,同比下滑4.7%,是除中成药之外又一类量、价、额齐跌的产品。

4)中成药作为我国中医药代表,2016年出口不容乐观,全年出口额为2.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较2015年同期4.6%的增幅落差悬殊。不过,从全年数据来看,中成药出口额下半年降幅较上半年有了明显收窄,由27.9%缩减至13.9%,下跌态势有所缓解。

重点市场方面:

1. 香港是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2016年呈现量、价、额齐跌的尴尬局势,且幅度均较大,分别为3.6%、23.1%和20.1%,其市场占有率也由去年的45.9%萎缩至41.1%。

2. 在中成药出口的前10大市场中,仅有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保持了增长,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出口额同比增长39.1%。


3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

出口金额(亿美元)

同比

医用敷料

23.5

-9.9%

一次性耗材

32.9

-1.2%

医院诊断与治疗

90.3

-6.5%

保健康复用品

51.1

5.4%

口腔设备与材料

7.1

0.7%

总计

205

-3.14%


医疗器械出口包括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医院诊断与治疗、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共五类。细分子类来看:

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凭借“质优价可”优势取得了持续增长的业绩。但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体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原先具有出口优势的中低端产品领域的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下降过快,而高附加值的医院诊断设备完全替代原来优势产品的趋势还没有彻底形成。

从出口医疗器械的种类来看,产品结构正在调整和不断优化。原来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主要依靠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现在中小型医疗设备、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016年医疗诊断设备出口占比达到了16%,而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的占比仅为4.2%和5.9%,医用敷料出口同比下滑近10%。

同时,国外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2016年FDA颁布法令,禁止使用医用有粉手套,对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企业造成打击。此外,FDA已经建立“特殊医疗器械的识别系统(UDI)”,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

重点市场方面:

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大户”—美国市场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我国医疗器械整体出口。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国家或提高准入门槛,或增加监管频率,限制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输入。如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医用敷料等产品提高了市场准入标准、加大了监管力度,致使我国医用敷料尤其是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欧、美市场准入的难度加大,导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下降。

风险分析

2020年全球医药市场份额预测


根据医药行业整体出口规模和我公司主要出口国别,并结合未来潜在需求及行业风险特点等因素,我们最终选取了印度、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巴西和埃及进行分析,通过汇率波动、商业环境和行业风险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

汇率波动


根据上图各国近一年汇率走势分析,卢布、雷亚尔、卢比和印尼盾汇率走强;韩元、欧元成震荡趋势;日元则成贬值态势;埃及镑则已陷入崩盘。具体来看:

1.  卢布虽然近期走势向好,但结合卢布历史波动情况以及俄罗斯地缘政治风险及制裁风险等因素考虑,卢布未来汇率走势将继续呈现波动较大的特点;

2.  巴西作为金砖五国之一,其经济承压能力较差且政局已变化,因此未来雷亚尔是否能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有待观察;

3.  印度近期大规模税改和“闪电换钞”事件将会对该国经济中短期带来较大冲击,这将势必影响其汇率稳定性;

4.  印尼盾已连续两个季度稳步升值,其地区经贸环境稳定,汇率整体走势向好;

5.  韩国目前深受“闺蜜门”和“萨德事件”影响,因此其汇率也难独善其身;

6.  欧盟近期难民风波和恐怖袭击等地缘政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加之英国脱欧在即,因此欧盟未来能否成功捍卫欧元有待观察;

7.  日元贬值虽有助于日本央行更快实现2%通胀目标,但这将提高进口成本,进而提高整体物价;

8.  为了缓解外汇短缺的压力,埃及央行宣布“采取灵活的汇率体制”,使得埃及镑近半年来贬值50%左右,未来汇兑风险仍将继续提升。

2
商业环境

1)印度



印度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102位,一是由于海关办事效率低下和清关繁琐,使得印度国内市场进入难度很高(全球倒数第二位,仅好于伊朗),只有13%的进口商品可以免税,并且平均关税上升了13%。二是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建设相对停滞,使得其移动和固话领域较为落后。但印度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方面则表现较好,分别同比上升3位至第28位和上升14位至第44位。此外,印度的国内经商环境也有小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在稳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也有所加强。

2)美国


美国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22位,然而从其市场准入排名(105名)不难看出,美国相对薄弱的部分仍是其苛刻的市场准入条件。尤其是对外国企业准入较为严格,主要涉及高关税(4.9%)、繁琐的进口程序和较高技术要求等。

3)日本


日本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16位,东亚地区第3位。同美国一样,其薄弱环节仍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113位)。虽然日本进口关税较低,有近80%的商品免税,但其关税结构较为复杂,有近750种不同的关税制度。

4)韩国

韩国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27位,上升7位。韩国边境管理效率较高,但成本过高仍是瓶颈。韩国市场准入排名仅为99位,且关税较高(4.7%)并呈升高趋势,其中农产品关税高达60%。此外,韩国从国外引进技能较为困难。

5)印度尼西亚

印尼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70位,上升3位。其出口享受较低关税,但边境制度遵守方面仍是瓶颈,且通关效率较低(106位)。此外,基础设施薄弱也是该国贸易的障碍(第64位),相对低效的道路质量指数(第116位)导致运输难度加大,同时互联网连接率相对较低,这些都将导致印尼面临相对较高的商业风险。

6)意大利

意大利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36位,欧洲排名第3位。自2014年起,意大利海关的执行效率和透明度有所提升,并在大多数港口开始使用在线清关程序以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意大利海关的清关系统相对落后,且与后续物流联通性有待提升,因此较为低效的物流服务仍是需要注意的风险点之一。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近年来意大利公共支出居高不下,财政赤字难以消除和融资困难等问题也一直是意大利商业环境中较大的风险因素。

7)西班牙

西班牙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15位,与上次排名持平。其整体贸易环境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国内市场准入难度仍较高(第52位),主要是关税复杂度较高所致(108位)。

8)俄罗斯

俄罗斯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位列第111位,属于落后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之一。得益于关税由9.5%下调至5.8%,俄罗斯降低了国内市场准入难度,然而仅仅降低关税并不能解决该国融入世界贸易中的问题。从全球角度来看,其对外开放水平仍然较差(第112位),只有39.7%的进口商品可以免税,同时其关税结构也较为复杂(第105位)。同时,俄罗斯的贸易便利化也有待改进,其通关程序较为繁琐(第124位),导致出口商清关风险较高。此外,尽管其基础设施较好(第37位),但相对低效的物流服务(第82位)则导致运输难道较大且成本较高。最后,私营企业还面临不确定的产权保护(第119位)和融资困难(第112位)等,这些都将导致俄罗斯的商业风险升高。

9)巴西

    

巴西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同比下降13位至第110位,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准入和商业环境恶化所致。巴西市场较为封闭,只有相当低比例的产品可以享受免关税政策。同时,出口至巴西的货物清关时效性较差(第135位),仅略高于委内瑞拉,处于垫底位置。该国的基础设施同样有待提高,尤其是其港口基建设施是提升贸易的关键点之一。

10)埃及


埃及2016年贸易促进指数同比下降5位至第116位,其国内经商环境进一步恶化,除了经济结构单一、能源短缺、停电和缺油问题突出及腐败现象突出外,埃及国内市场准入难度较高(第113位)且海关办事效率和透明度较低(第128位)。例如,埃及颁布了2016年第25号总统令,提高部分(20类约50种产品)的进口商品关税,使得平均进口关税税率提高至13.6%,这使得本来就处于下降中的埃及进口总量进一步收缩。同时,埃及海关的清关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清关时长超过500小时且每个货柜清关成本在1500美元左右。此外,埃及近期国内安全形势堪忧,在商业风险升高的同时,其政治风险不容小觑。

3
行业风险

1)印度

印度原料药产业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创新型原料药与品牌原料药,另一类是通用名药原料药(即仿制药)。造成印度仿制西方国家专利名药泛滥现象的一大因素是,印度政府至今仍未加入国际专利组织,因此该国政府对本国药企仿制外国专利名药持宽容态度,并鼓励本国企业仿制一些重要专利名药如抗艾滋药、降血糖新药和心血管病新药等,以此降低医疗费用。

据悉,印度曾与跨国制药公司达成协议,印度公司可仿制这类药企的专利名药并获准在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销售,且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便宜很多。西方医药大公司与印度厂商也有协议,即印度生产这些专利名药的仿制原料药产品不能向欧美国家销售,以免扰乱市场。

同时,印度原料药生产商的盈利率普遍较高。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披露:印度公司集中仿制生产那些最能盈利的医药产品,包括:心血管病药、抗肿瘤药、骨关节炎药、糖尿病药等,这些疾病均为印度国内发病率最高的大病种。此外,印度大型制药公司既生产原料药又做制剂,因为原料药利润空间较小,而制剂则较高。例如,印度南新制药公司生产的制剂已大量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和非洲、中东西亚地区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说明其制剂质量已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目前印度全国医药企业数量超过25000家,90%以上为雇员数量低于100人的小药企,且印度原料药产业基础较弱,绝大多数药企为作坊式企业,即使用本国或进口原料药加工成制剂销售,因此印度近年来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原料药最大的出口市场。

2)美国

美国医药行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行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有20%的GDP是医药相关行业贡献的。美国医药行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药品分销领域被高度垄断,前三大公司控制了约80%的市场份额。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排名第一位的Walgree,年销售额达到810亿美元,有将近65%的销售额是药品,在全国有8173个门店。第二名为CVS,其药品销售额达525亿美元,年销售额达1533亿美元。排在第三名的Rite Aid,2015药品总销售额达184亿美元,在全美有4561家门店。第四名是沃尔玛,其零售门店中也有药品业务。2015年公司总销售额达到2984亿美元,其中179亿美元属于药品。排名第五位、第七位和第八位的是三大医药分销企业下属门店,主要通过加盟形式运营。

二是仿制药价格上升。在美国,由于专利药利润空间较低,药品业务的利润突破点是仿制药。2016年美国仿制药市场规模约1140亿美元。此前,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国的新兴仿制药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促使仿制药大幅降价。但近几年仿制药的价格呈现增长态势, 2015年增长了7.4%左右,预计2016年增长率在5-6%左右。

三是特药专利药业务将加大扩展力度。由于美国特药售价高昂,一般是传统药价格的40倍左右,所以此前只有3%-5%的人使用特药。目前,50%特药纳入医疗保险,50%纳入了药品保险,所以使用的人群在高速增长,目前越有1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且保持15-20%的高速增长。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特药集中分布在肿瘤类药物(占 390亿美元市场)、自身免疫类(300亿美元)、肝病(188亿美元)、艾滋病(160亿美元)。近年来,特药也是医药研发企业的重心所在。到2016年,前100位药中,有50%是特药,前10位中有8个是特药。在研发后期的未来药品中,特药占比也超过50%。

3)日本

日本是世界制药工业强国,以生产专利药和原料药为主,各类药品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前列,2015年日本医药市场规模达971亿美元。除少数品种外,绝大部分原料药为其本国生产,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况。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问题的凸显,日本也逐步向原料药的纯进口国转变。

据统计,日本共有制药企业380余家,药品销售总额近9万亿日元,居世界首位。医药市场高度集中,97%的处方药和55%的非处方药都通过药品批发企业流向医院、诊所和药店。多年来,由于受经营环境日益严峻、药价定期下调制度的影响,日本药品批发企业为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流通成本,大量合并与重组。例如,加盟全国药品批发商联合会(JPWA)的药品批发企业已从1994年的305家下降至目前的96家,就业人数也从7.6万人下降至5.6万人。

此外,日本全国共有医院、诊所、医保定点药店总数23万多家,其中医院、诊所17.5万家、药店5.3万家。随着医药分家改革的深入,销往药店的份额已从1992年的5.2%提高到50.8%,而医院的药品市场份额从62%下降至30%。直销方式仅占药品消费总量的15.8%。

4)韩国

自2006年开始,全球药物市场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巴西、俄罗斯和韩国等新兴市场转变。经过近10年的发展,韩国药品市场规模已占全球药物市场份额的1.5%,位列全球药品市场第14位。根据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和韩国制药商协会数据显示,韩国约有894家制药工厂,生产药品近2.7万种,产值近160亿美元。

2015年,韩国医药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8.5%,达23.0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医药品进口则同比下降1.8%。韩国药品进口主要来源地为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瑞士和中国。从出口来看,韩国药品主要出口地区为日本、中国、土耳其、越南、爱尔兰和美国。

2015年,我国对韩国出口医药产品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比例最大的是原料药,占我国对韩国出口额的53.7%;其次为西成药、保健康复用品和中药材及饮片。同年,我国从韩国进口医药产品9.1亿美元,主要为原料药、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和西成药。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对韩国出口医药产品1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原料药和西成药合计占68%。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我国保健品、中成药和西成药对韩国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2.6%、33.67%和23.9%。

韩国制药格局呈现高度集中化特点,京畿道地区是韩国制药业和贸易商聚集区,目前约有288家药品生产工厂、38家植物原料药生产厂、209家医药部外品生产厂、1081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和572家化妆品生产厂。而韩国主要药品生产企业包括Dong-A制药,韩美制药、Daewoong、Yuhan和Bukwang。其中,Dong-A制药是韩国最大的药品生产和贸易集团,生产产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健康消费品、生物制品、原料药和医疗器械等。韩美制药是韩国第二大制药企业,在抗生素、心血管、消化、抗肿瘤和儿科等多个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除本土企业外,韩国市场目前还活跃着近50家跨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占据韩国处方药市场近60%的份额,包括赛诺菲、默克、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礼来和阿斯利康等。

自2011年以来,韩国陆续有几十家药品经销商破产倒闭。韩国医药流通协会认为,这主要是由国外制药商未合理分配产业利益、给药品经销商让利较少(不足7%)导致。该协会称,若经销商利润低于8.8%,药店将无法生存。韩国本土制药商一般给经销商留有10%以上的利润。

5)印度尼西亚

2015年我国和印尼的医药贸易额为11.6亿美元,其中西药类产品贸易额为7.4亿美元,占比63%;医疗器械类产品贸易额为2.2亿美元,占比19%;中药类产品贸易额为2.1亿美元,占比18%。主要出口产品为西药原料、植物提取物、医院诊断与治疗产品等。

印尼越有250家药厂,70%为本土企业,其中4家为大型国有企业,这4家药企生产了印尼90%左右的非专利药。据印尼卫生部统计,由于印尼尚未建立药品原料厂,大部分原料药需从国外进口,比例约为95%,中国则是其主要进口国。由于政府审批过于冗长,原料药批发商的许可证为两年或五年,过期后须重新申请,且获得批发许可证比较困难,使得印尼市场上的原料药批发商规模非常有限,仅有10-15家主导企业。

此外,中药在印尼拥有庞大的市场,其中华人消费占60%,其余40%为印尼人。据印尼传统药物与草药厂商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印尼目前有908家传统草药厂,其中有75家为大型草药厂,其余833家为家庭式小草药厂,目前已有800多种中成药在印尼注册。

6)意大利

近年来,意大利医药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位居领先地位,也是该国最为繁荣、最具竞争力的支柱性高科技行业之一,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未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意大利约有360家制药企业,170余家制药厂,6万名雇员。意大利医药工业联合会称,2014年意大利医药产品收入总额达290亿欧元,成为欧洲第二大医药生产国,仅次于德国。在医药产品出口方面,意大利位居欧洲第一位。同时,意大利医药产品出口增速也居欧洲首位。2014年意大利医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3%,2010—2014年,意大利医药产品出口增长了81亿欧元,超过德国的79亿欧元。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估算,未来三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增长30%,意大利将占据重要市场份额。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大医药产品消费市场,占据全球30%的份额,是意大利的首要出口市场。

意大利制药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一是注重研发,约有10%的雇员为研发人员,制药企业每年还投入数十亿欧元用于生物技术研发;二是重视技术创新,意大利医药企业在厂房建设和设备更新上持续投入保证了意大利制药机械设备和药品包装设备的一流水平;三是重视国际化经营,其医药出口占医药产值比重超过50%;四是产品精细化程度较高,意大利制药业延续传统手工业的精细化理念,众多中小制药企业在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和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

但同时也不难看到,与其他西欧国家相同,近年来意大利西药市场也受到政府财政紧缩方面的持续压力,其公共医疗支出呈小幅下降趋势。根据OECD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期间,意大利医疗卫生领域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7%降至6.8%,在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中,德国2015年公共医疗支出占GDP比例从2010年的9.2%升至9.4%,法国从8.3%升至8.6%。

7)西班牙

目前,西班牙医药市场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七,欧洲排名第五。据西班牙生物科技企业协会数据显示,西班牙拥有554家纯生物技术公司与2831家产业公司,生物制药企业数量位居欧洲第三,科研基金全欧洲排名第六。生物制药是西班牙生物技术中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其研发资金35%由政府资助。此外,西班牙还是西欧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产品出口市场遍及全球,包括美国、中东、南美洲以及日本等国家及地区。

8)俄罗斯

根据中国贸促统计显示,俄罗斯2016年自全球进口产品中,药品占比最高,达69.5亿美元。根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俄医药贸易依旧延续了下跌趋势,但与2015年相比速度明显趋缓。2016年中俄医药贸易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同比下降7.8%(2015年出口下降15.5%),其中我国对俄出口8.5亿美元,同比下降5.2%。

对俄出口方面,中药提取物和西药原料的涨势明显,医疗器械下降放缓。细分来看,作为中药类主要出口产品的植物提取物2016年增长显著,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带动了整个中药类产品出口的上涨,植物提取物出口1688万美元,同比增长35.0%,中药类产品整体出口2003万美元,同比增长14.4%,出口占比上升到2.3%(2015年2%);西药原料出口恢复增长,2015年我国对俄西药原料出口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随着俄罗斯本土制药工业的发展,西药原料恢复以往刚性需求的市场地位,出口额达到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出口占比49.8%,仍然是俄罗斯原料药的最大进口国。医疗器械出口下滑趋缓,2013年医疗器械对俄出口已经连续四年下滑,2015年更是严重萎缩(同比下降27.57%),2016年医疗器械出口虽然还有下降,但是降速明显趋缓,2016年我出口俄罗斯医疗器械3.1亿美元,同比下降8.5%,其中一次性耗材和口腔设备材料还出现了增长。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Alpha Research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俄罗斯药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1.13万亿卢布,同比增长7.5%。其中,商业环节销售额1.04万亿卢布(药品、保健品和其他种类的药物),同比增长7.2%。政府采购3500亿卢布,同比增长4.4%。在药品地域覆盖方面,俄罗斯已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俄罗斯一家药店平均涵盖1700个居民,高出发达国家覆盖率2.5倍。在俄罗斯销售药品的药店和医疗机构超过12万个。

同时,俄罗斯近几年制药产业都以年均10%的速度发展,本国基本保障用药目录中76%的药品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进口替代成绩显著。制药工业是俄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的产业之一,在新药研发、临床实验、药品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为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俄罗斯也开始了CMP的改造和海外GMP核查工作。 此外,2016年俄罗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财政预算有所提高,达到475.57亿卢布,同比增长27.9%,占政府预算的3%,占GDP的0.6%。

中俄医药贸易合作方面,一是随着俄罗斯本土化制造的发展,将持续扩大国产药品占比,鼓励用完整生产链在俄罗斯境内完成的药品来取代进口药品,这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原料药的需求,医疗器械产品的采购会随着政府医疗预算的增长进一步加大。目前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步伐进展缓慢,俄罗斯仍是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近3-5年重点开发的市场。二是俄罗斯在2020医药改革方案中称:到2018年政府能够自主生产本国所需药品的50%,同时也能够在本国生产90%的重要战略性药物。为了实现该目标,俄罗斯将鼓励并吸引国外企业合作,在俄罗斯境内建立包含完整生产链的合资药品生产企业,俄方对中国企业来俄投资建厂、科研合作给予最大的支持和欢迎。俄罗斯作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伙伴国家,作为民生领域的医疗产业合作应该先行,且双方产业和市场有很强的互补性。

9)巴西

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南美洲市场占据约8%的份额,但巴西占据了南美洲市场47%的份额。而医药工业也是巴西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业部门。据IMS Health预计,截至2016年巴西将成为全球第4大制药市场,达328亿美元,增长率约14%-15%,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因此,巴西市场一直也是全球制药巨头,包括一些中国药企重点关注的市场。

巴西医药市场国内生产严重不足,国产药品仅占市场需求的40%,需要大量进口医药原料和成品药,其中制药原料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和印度。巴西的外资医药企业中,美国占31%,欧洲占42%。

从主要医药产品来看,原料药方面,由于化工行业不发达, 巴西本国只能生产20%-25%的原料药,并以辅料为主,因此原料药是中国企业参与巴西制药工业的主要方面。同其他国家一样,巴西制药行业监管也越来越规范和严格。2009巴西ANVISA发布了两个原料药注册清单,共计30种,这些原料药需要经过ANVISA的GMP现场审核,获得BPF证书后,才能开始原料药注册,完成这一套注册,需要大约2-3年的时间。不在这两个列表中的其他原料药,完成一套注册需要约6-9个月的时间。

成品药方面,进入巴西市场难度较高,须要注册,首先要通过巴西ANVISA现场审核,颁发BPF证书。除特别说明豁免的药品外,所有药品均需做生物等效性试验,BD、 BE、生物等效性须经在ANVISA批准的机构进行。医疗器械方面,巴西排名全球第七,2015年市场规模为117亿美元,据巴西医疗器械协会统计,巴西使用的医疗器械耗材31%国内生产,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严重依赖进口。

巴西医药市场风险与该国经济高度正相关。根据巴西全国旅游、贸易和服务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巴西共关闭各类商店10.87万家,较2015年增加7%。联合会指出,去年关闭的商店数量为2005年以来最多。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巴西经济不景气,民众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动力不足,而过高的利率令衰退中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根据行业分类,去年巴西超市、食品、药品、烟酒类商店关店3.48万家;其次为服饰、鞋帽类商店,关店2.06万家;建材类商店去年共关店1.15万家;销售个人和家庭用品的商店去年关店数目为1.05万家。

10)埃及

据IMS Health报告称,2016年埃及医药企业销售额达416亿埃镑,比2015年同期(317亿埃镑)增长31%,其中20家公司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的62%。但销售收入增加并不意味着埃及药企利润增加,实际上埃及在进口药品以及用于当地生产药品的原料方面面临双重困难。

受外汇短缺及汇率变化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埃及市场药品短缺严重。埃及医药生产协会称由于埃及药品90%的原材料依靠进口,埃镑贬值之后,埃及药品生产成本增加70%。如果埃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60%的药品生产企业将会停产。

因此,埃及政府与埃及药品生产协会签署154种药品进口协议,由政府支付药品进口汇率差,旨在结束埃及国内持续的药品短缺的“解决方案”,确保以合理的价格提供药物。但实际上,自2016年11月3日埃及央行宣布埃镑实施自由浮动政策以来,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和影响正在逐步显现,目前出现价格问题的主要是食品、原材料和医药器材等。尽管埃及卫生部已经三令五申不得以缺少必要的进口治疗药品或器材为由拒收病人,但还是有个别医院出现上述情况,特别是肾脏病人,由于缺少药品和透析器材而将病人拒之门外。

目前埃及90%的药品原材料依赖进口,因此在外汇短缺和汇率浮动的市场背景下,埃及医药产业陷入了医药进口与医药原材料进口两难的境况。但根据埃及政府规划,埃及将出台相关政策重点发展医药产业。

内蒙古中医门诊


    暂无数据



联系我们

固定电话:0471-4928822

网  址:www.nmgjydyf.com

地  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61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分享到:

  网站地图
内蒙古中医门诊 内蒙古西医门诊 呼和浩特中医门诊 呼和浩特西医门诊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京远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7000087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700号 电子营业执照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本公司网站不得发布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的产品信息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蒙)-非经营性-2024-0018